大学英语系列课程是面向全校非英语专业学生的公共基础课,课程分为基础级和提高级两个级别。本学期,大学英语课程团队负责我校2019级、2020级非英语专业和国际学院的20门英语课程,课程涵盖基础级、提高级和必修、指选等多种类型。
在本次线上教学工作中,大学英语教学团队充分发挥以往信息化教学手段优势,在全面总结去年疫情期间线上教学经验的基础上,结合各种信息化平台和资源,分类打造了适合各类课程的线上教学方案。以下是陶晓教师的线上教学案例展示。
作为一名新老师,大规模进行线上教学对我来说还是人生头一次,紧张、兴奋、期待又略担忧,各种感情涌上心头。好在第一周线上教学整体而言较为顺利,在不确定性中建构点滴的小确幸,又是人生一大笔难忘的财富。
1.线上教学前期准备:
新学期开始之前,我参加了学校组织的线上教学培训会,汲取了学院连晶晶老师的宝贵经验,又参考了教研室及人文公众号推送的教学经验,根据自己的备课思路,决定用腾讯会议开展教学活动。在开课前几天,我利用两个账号一人分饰师生两个角色进行了课前演练,确保课件及音视频播放流畅无问题。由于电脑摄像头像素比较差,我还购买了一款移动摄像头,准备好了两台笔记本电脑,一台用来讲课,一台用来做考勤及课堂记录,备战线上教学。
线上教学前期准备

2.线上教学安排:
本学期我承担的课程是国际学院的综合英语读写、听说及视听电影课。下面我将具体分享一下综合英语读写和听说课程的线上教学安排。
坚持戴耳机及开启摄像头授课:由于担心上课时候用电脑外放可能听不清学生的发言,我在第一周的所有课上都决定戴上耳机进行授课,事实证明这个选择是很有效的,它能很好地屏蔽外界杂音,而且还能让我不用担心学生的音量,保证最大限度地听清楚他们的讲话。与线下教学受制于座位距离及学生音量等因素的情形相比,在这一点上,线上教学有它自己的优势:可以让每一位在场的人都能听清楚每一位发言人的讲话。此外,我还选择开启摄像头进行教学,以最饱满的状态迎接学生的到来。这样学生在看到共享的课件的同时,还能看到老师的头像浮现在旁边,有助于营造真实的课堂氛围。一些上学期已经教过的“老”学生也纷纷表示能在电脑上看到老师感觉很开心。
重视课堂互动、学生状态及多维教学:考虑到线上教学可能不如线下教学更能让学生集中精力,我在此次准备课件的过程中,比较重视学生的参与程度及课堂观感,力求最大限度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另外,借助微信、QQ群、爱课堂、灯塔阅读、词达人等平台,我也努力搭建更多任务互动的机会,为学生打造一种全方位、多维立体的英语学习环境。
在综合英语读写课上,我借助有趣的图片及视频,设置了与单元话题相关的发散思维式的讨论活动,鼓励学生参与课堂讨论,也为不同小组提前布置了课堂展示的话题,让学生在课堂上动起来。对于较为内向的学生,我鼓励他们通过聊天框回答问题参与交流,很多同学都非常积极地参与了聊天框的互动。此外,在讲解课文的时候,由于不确定屏幕后面学生的学习状态,为了提高他们的注意力,我在每张课件里都设置了背景声音,提醒学生新知识点的到来。

腾讯会议授课页面

学生开启摄像头的口语活动展示


学生在聊天框的互动

爱课堂平台发布课程材料
在综合英语听说课上,我也根据单元话题设计了由浅入深的讨论活动,然后以相关的音视频材料从文章大意理解、细节捕捉、复述能力等方面训练学生的听力技能,以单独提问的方式查看学生的理解程度,根据学生的学习状态有针对性地对难点进行强化训练。
将音乐和跨文化能力融入课堂教学:我在每次课前都会有选择性地给学生放一首或正能量或优美的英文歌曲,期待能够以这种特别的方式唤醒他们的耳朵,振奋其精神。我也借鉴连晶晶老师的做法,将上下课闹钟铃声设置为与教学楼一模一样里的上下课铃声,创造身临校园的感觉。此外,在遇到讲解的课文或者听说材料涉及中西文化对比的关键点时,我还会为他们额外补充与中国习语、价值观等有关的知识点,期望能够借一个又一个知识点的搭建为他们勾勒出一个中西文化对话的思维导图。
3.线上教学课后反思:
每次课后,我会根据本次课自己及学生的表现及课程进度做一次简短的总结,争取在以后的每次课都能不断完善不足之处,优化课堂教学环节及质量。
此外,我也很感激上学期大英三教研室为我们新老师提供的综合英语教学材料,让我们能够“手中有粮、心里不慌”,在前面老师们积累的教学素材的基础上继续新的拓展。在锻炼了一学期之后,本学期面对线上教学的新挑战,我感觉自己比去年秋季学期开学时的紧张程度减轻了许多。还记得本学期第一次在线授课圆满结束后那种欢呼雀跃又如释重负般的激动心情,感觉自己在不确定性中迈出了正确的步伐,还收获了很多意想不到的小确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