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学院概况
01
学院定位
“语”“法”辉映,数字人文
北京邮电大学人文学院成立于2008年9月,前身为语言学院和文法经济学院,是一个以外国语言文学、法学和汉语言学为基础,以北邮信息科技优势学科为依托,强调文理交融,教学与科研并重的学院。学院贯彻人文感、科技感和未来感的教育理念,旨在培养担当“网络强国”“文化强国”“依法治国”历史重任的,尤其是致力于人文与数字相融合的复合型研究人才。在人文学院,不仅可以深入学习专业的人文社科知识,更能将理工知识与之融合,打造文理兼修、思维卓越的北邮学子。
02
学院机构
资源丰富,专业性强
人文学院现下设外语系、法律系、中文系(筹)3个教学单位及作为人才支撑平台的语言实验教学中心。其中外语系分为外语教育与智能科技教研中心、外国文学与文化教研中心、应用语言学与语言数据科学教研中心、现代翻译教研中心、外国语言文化教研中心等5个教研机构。人文学院学科专业体系完善、规划明确,有英语、日语、法学、汉语言4个本科专业以及法学、外国语言文学、法律、翻译、汉语国际教育5个硕士学位授权点。
03
师资队伍
秉明烛师心,治为人之学
一流的师资力量,铸就高校一流人才。人文学院现有教职员工157人,其中专任教师130人。教授16人、副教授45人,约35%的教师具有博士学位。学院教师曾荣获“全国优秀教师”“北京市优秀教师”“北京市教学名师”“北京市青年教学名师”等荣誉称号及多项省部级奖励。优秀的教师,提供优秀的学习资源,打造最优秀的学生!
04
教学质量
井然有序的管理,有口皆碑的质量
集名师,会集百家精华;同奋斗,共创荣耀成果。学院有多位英语教授出版了国家级规划教材,其中三套曾荣获北京市精品教材奖。卢志鸿教授等出版有国内最早的英语视听说类教材,卢志鸿老师“情景英语视听说”荣获首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法学专业教师多次参与国家和部委网络法律、法规或规章的立法起草和研究工作。娄耀雄教授主编了国内第一部《电信法》教材,谢永江副教授主编了国内第一部《网络安全法学》教材。
近年来获得校级以上教学比赛奖项近20项;校级及以上教学科研成果奖近10项;近5年承担教改立项近60项,涉及“优秀教学团队”建设项目、在线开放课程建设项目、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开放性实验项目、教材建设项目、教研项目等多项内容。
05
科研水平
丰厚资源,丰硕成果
作为国内著名的“双一流”高校,北京邮电大学始终投入大量资源,保持较高的科研水平,建设一流学科。学院教师先后受中宣部、国信办、教育部、工信部、公安部等部委的委托,在网络治理、网络法律、语言实验教学等方面开展了系统深入的研究。
2008年以来,共承担400余项科研项目,其中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省部级项目近70项。近三年共发表学术论文近300篇,出版著作50余部。
06
教研资源
创新实践,实力雄厚
语言实验教学中心为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北京市语言实验教学创新实践基地。中心共有10种类型37间实验室1838个座位,是北邮规模最大的基础实践教学平台,可以满足语言实验教学的要求。其中“同声传译实验室”“自主学习中心”“语言虚拟仿真实验室”处于国内领先水平。
作为科研工作的重要支撑,学院专门设有12个研究机构,分别如下:
南太平洋地区研究中心
北京邮电大学南太平洋地区研究中心依托北京邮电大学与南太平洋大学合作建设的南太平洋大学孔子学院、人文学院国际汉语培训中心,于2017年入选教育部国别和区域研究中心备案名单。
中心主动瞄准“一带一路”合作倡议,积极探索“新文科”、“新智库”的建设路径,进行文工交叉研究,分析中国与南太平洋地区的耦合机制与传播效应,致力于中国与南太平洋地区在当前国际场域中的良性互动,开创全球治理共治新局面。
中心成员先后承担了北京市社科基金、教育部国别与区域研究等多项课题。
互联网治理与法律研究中心
北京邮电大学互联网治理与法律研究中心成立于2009年。10余年来,中心在网络治理、网络法律等领域开展教学、科研与实践,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是北京邮电大学网络空间国际治理研究基地支撑单位;承担国家社科、教育部、中央网信办、互联网企业等课题60多项,出版著作教材50多部,发表论文100多篇。
中心教师多次参加全国人大、中央网信办等机构的立法起草和论证,参与了世界互联网大会成果文件的撰写,持续举办“互联网治理与法律论坛”,为研究生的培养提供了高水平的科研平台。
高校网络舆情研究中心
北京邮电大学高校网络舆情研究中心成立于2011年。中心以国家发改委“下一代互联网舆情管理系统”项目开发的“YQ管理平台”为基础,负责全国高校网络舆情监测和分析、教育网用户网络行为研究,为主管部门提供高等院校网络环境的现状分析报告,为新媒体环境下教育系统的思想政治工作提供信息依据和技术支撑。
中心成立以来承担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973、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社科基金、教育部人文社科等国家级和省部级项目20余项。
通信法研究中心
北京邮电大学通信法研究中心成立于2013年3月22日,是国内首批从事电信行业法律研究的学术机构。本中心秉承“发掘法学问题方能推动法学研究”之理念,专注于电信行业的热点法律问题,特别是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这一大背景下出现的电信服务业市场准入、互联互通的救济、电信行业的监管、电信价格的管制等问题。通信法研究中心成立至今,已经成为我国电信法研究的重要平台和电信法人才输出的重要窗口。
日本文化研究所
北京邮电大学日本文化研究所成立于2009年7月,人员构成以日语专业师生为主,以及我校其他院系对日本文化感兴趣的教师和研究生。另聘请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教授为学术顾问,聘请中国联通、日本软银等企业高层为企业文化顾问。研究领域涉及史学研究(日本思想史、中日交流史);社会研究(日本现当代社会文化、企业文化);网络文化研究(中日网络安全管理、网络文化对比等)。曾多次成功举办“中日企业文化对比”主题的大型国际论坛。
MTI研究中心
北京邮电大学人文学院 MTI研究中心成立于2018年12月,核心成员为北京邮电大学人文学院的10多位MTI导师。该研究中心与中国日报网站、《英语世界》等有着长久的合作关系,翻译研究成果丰硕。徐静教授、杨纪平教授率领团队致力于文学翻译、哲学翻译;王斌教授、郑春萍教授率领团队致力于科技翻译与计算机翻译;马隽副教授带领团队致力于经贸领域的翻译。随着MTI导师队伍的壮大,北京邮电大学MTI研究中心近几年发展迅速,事政翻译将成为该中心新的研究领域。
在线调解教学与研究中心
北京邮电大学人文学院在线调解教学与研究中心成立于2020年4月,是产学研融合的教学与研究中心。中心依托北京邮电大学信息通信与网络法的优势,以我院法律系为核心,同时与实践教学基地--北京市互联网法院、中国互联网协会调解中心相关专家共同组成,对实践教学内容共同商议,培养复合型人才,服务国家信息化建设,满足社会调解需要,提升纠纷解决的社会效应,促进产学研相结合,共同探索在线调解新机制,提高教学与理论研究水平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从而形成服务国家与社会、课堂学习结合实践操作、科学研究依托实务并指导实务的多元发展模式,为专业群建设奠定基础。
人工智能法律研究中心
北京邮电大学人文学院人工智能法律研究中心中心成立于2020年4月。中心定位于服务国家人工智能战略和立法,设立“人工智能与数据法”、“人工智能安全法”、“人工智能算法治理”、“法学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团队”四个团队,将在人工智能主体资格、数据保护、算法规制、人工智能犯罪、人工智能安全、自动驾驶规范、人工智能侵权责任等方向开展研究,力争成为国内一流、有重要国际影响力的高端智库。
文学与文化研究中心
北京邮电大学人文学院文学与文化研究中心成立于2020年4月,旨在开展文学与文化研究,实现多学科优势互补,促进教学和科研融合。中心现有成员18人,从事英语、法语、日语以及海外汉学等领域研究,均具有海外留学及国际交流背景,其中教授2人,副教授6人,博士9人,硕士9人。中心下设“外国文学研究”、“比较文学研究”、“跨文化研究”3个学术团队,开展系统性、理论性、综合性研究,搭建国内外学术交流的平台,建设创新型教学科研团队。
民族教育研究中心
北京邮电大学人文学院民族教育研究中心成立于2020年4月,其前身系原民族教育学院组建的研究团队。中心旨在探索少数民族预科教育教学、少数民族预科政策及民族教育政策、马克思的民族理及人类学学说,整合教师资源,聚焦研究方向,以促进预科教育层面教学科研能力的提升。中心现有成员19人,其中教授2人,副教授4人,有博士学位者7人。中心推动少数民族预科教育与人文学院其他部门融通,并响应学校国家互联网+模式的创新号召,促成既人文又信息化的研究模式。
智能科技与语言教育研究中心
北京邮电大学人文学院智能科技与语言教育研究中心成立于2020年12月4日,是一家开放型、专业性学术研究机构。中心聚焦语言智能教学与研究,主要目标包括培养教学科研型人才,打造一支优秀的教研团队与学术梯队;承担各级各类教学科研课题,产出具有影响力的教学研究成果;提供理论和政策咨询,促进国内外学术交流。目前在岗专职研究人员25人,教授3人,副教授和讲师各11人,正在培养的研究生人数为62人,包括博士研究生5人。研究院还聘请了智能科技与语言教育领域的国内外知名专家担任专家指导委员会委员。
写作能力发展中心
北京邮电大学写作能力发展中心成立于2020年12月,专家指导委员会由中国语料库研究会会长卫乃兴教授、北京市高教学会研究生英语教学分会会长彭工教授和来自清华大学语言教学中心、中国政法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教授组成。中心成员由来自人文学院、信通学院、计算机学院等多学院教师组成。中心宗旨:以英语助力科技,以人文服务北邮。中心目标:以服务需求、提高质量、追求卓越为主线,建设高水 平学术素养培育平台,营造良好学术氛围,拓展学生学术视野,激发 学生科研实践与学术创新,产出优质学术成果,培养服务于“网络强国”战略的拔尖创新人才和行业领军人才。
二、学科专业介绍
法学
本学科为一级学科硕士点,设有五个研究方向:网络法、电信法、人工智能法、民商法、经济法,其中网络法、电信法和人工智能法为优势、特色方向。网络法研究团队和电信法研究团队的多项研究成果在国内相关领域具有重要影响。法学专业设有4个研究中心:互联网治理与法律研究中心、通信法研究中心、在线调解教学与研究中心、人工智能法律研究中心。法学学科还是北京邮电大学网络空间国际治理研究基地(省部级)和北京市网络治理重点交叉学科支撑单位。
学制3年,总学分不少于38学分。旨在培养一专多能的高级理论及实际应用人才。课程设置包括核心课、专业选修课、素质教育课、必修环节和学位论文。核心课含法学专业的基础理论课、核心专业课和学科交叉课。
外国语言文学
本学科为一级学科硕士点,设有四个研究方向: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外国文学、对比语言学与跨文化研究、语言智能与教育技术;形成英、日、对外汉语多维培养体系,依托信息技术优势,注重交叉学科研究,形成了语言习得理论与实践应用相结合的特色。现设有智能科技与语言教育研究中心、文学与文化研究中心、MTI研究中心以及国家级语言实验教学中心等科研教学研究机构。
学制3年,总学分不少于34学分。旨在培养适应国际背景下的经济、文化、教育发展需要的研究型、应用型高层次外语人才。课程设置包括核心课、专业选修课、素质教育课、必修环节和学位论文。核心课含外国语言文学专业的基础理论课、核心专业课和学科交叉课,及专业方向选修课等。
法律(非法学)
法律硕士专业学位培养依托本校信息通信领域优势学科背景,注重培养具有网络法、人工智能法等学科特色的复合型法治人才。本专业学位设有四个培养方向:网络空间治理与法律、民商法、经济法、人工智能法。
学制3年,总学分不低于79学分。旨在培养“法律+互联网”复合型、应用型法律人才。课程设置包括核心课、专业选修课、素质教育课、实践环节和学位论文。核心课含法律专业的基础理论课和核心专业课,专业选修课含本专业的公共选修课和特色选修课。注重实践教学环节,实行“全员全程双导师制”。
翻译
翻译硕士专业以英语笔译、英语口译和信息科技翻译为培养方向,拥有16名导师(5名教授,11名副教授)。本专业学位依托北京邮电大学信息通信专业的学科优势和行业优势,面向通信行业需求,为信息通信等领域输送翻译人才。
学制2年,总学分不低于45学分。旨在培养具有专业口笔译技能和宽广的知识面的应用型、专业型高级翻译人才。课程设置包括核心课、专业选修课、素质教育课、实践环节和学位论文。核心课含翻译专业的基础理论课和核心专业课,专业选修课含本专业的专业选修课和公共选修课等。注重实践教学环节。
汉语国际教育
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硕士依托北京邮电大学信息通信等学科优势和行业优势,设有两个方向:汉语教学与信息化技术应用、中华文化智能传播。
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主要培养热爱国际中文教育事业,了解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学科发展的历史与现状,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具备熟练的线上教学技能和较好的中华文化阐释以及跨文化交际能力,能够胜任国际中文教学的应用型高层次专门人才,同时能够从事国内中小学教育、新闻出版、企事业单位、政府机关等部门相关工作。
培养方式采取课程学习与汉语国际教学实践相结合,学制为3年,其中课程学习及毕业论文撰写2年,教学实习1年;课程设置分为公共必修课程、专业核心课程、训练课程和选修课程四大板块,总学分不低于46学分(非汉语专业本科背景总学分不低于48学分),其中教学实习6学分。
三、优秀导师
孙雁雁
博士 教授 硕士研究生导师
北京邮电大学人文学院副院长
人文学院分学术委员会主任
国家语委语言文字督导专家
世界汉语教学学会终身会员
中国语文现代化学会语言信息化与智能化研究会常务理事
全国研究生汉语教学微课大赛专家评委
“北京市汉语教师队伍建设项目”专家
北京邮电大学教学名师
研究方向:汉英语言文化对比、话语分析、对外汉语教学
主持并参与国家级、省部级、校级科研项目十余项。出版专著1部、教材2部;发表论文30余篇,3篇为高被引;获教育部“第七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三等奖,连获国家汉办世界汉语教学学会第二、三届创新论文一等奖。
邮箱:yanyan2009@bupt.edu.cn
王斌
博士 教授 硕士研究生导师
北京市高等教育学会研究生英语教学与研究分会常务理事
中美富布赖特高级访问学者
研究方向:英语语言学与英语教学,英汉翻译理论与实践
在教授多门英语语言和翻译课程之余曾主持并参与多项国家级、省部级、校级语言和教学研究项目,发表学术论文10余篇,主编参编多本英语教材,有多部译作、散文汉译英作品以及大量科技资料翻译经验,并曾主持CCTV+部分对外新闻汉译英工作。
邮箱: wangbin68@bupt.edu.cn
徐静
笔名徐怀静
英语文学博士 教授 硕士研究生导师
翻译硕士(MTI)专业负责人
诗人,文学评论人,译者;上海外国语大学英语语言文学学士,北京外国语大学英语语言文学硕士,北京师范大学英语语言文学博士,耶鲁大学高级访问学者,师从哈罗德・布鲁姆;专注于诗歌创作、文学批评、文学翻译、哲学翻译;著有原创双语诗集《在郁金香的光泽中》;文学专著有《悬崖上的舞蹈:边缘电影三十部》《铁背心:田纳西·威廉姆斯的剧作中遭受困惑的男人们》(该书获北京市理论著作基金出版资助)、《抒情与现实的颜色:英语电影批评》;教材有《英语文学赏析:小说与读者》(English and American Literature: Fiction and Reader)。在《读书》《书城》《外国文学评论》《外国文学研究》《当代电影》等发表了三十多篇学术论文;译著有《艺术光晕中的电影》(撰写译者序“艺术电影与精英批评”)、《育子对弈-从母到伙伴》等。
邮箱:coding1@163.com
杨纪平
文学博士 教授 硕士研究生导师
英语语言文学方向学术带头人
文学与文化研究中心主任
中美富布莱特高级访问学者
英国剑桥大学访问学者
研究方向:英美文学 文学翻译
讲授英国文学、西方文化、西方思想经典选读、美国小说、英美诗歌、传媒翻译等课程。出版专著4部,译著7部,教材、词典5部,完成教育部项目2项,发表论文30余篇。
邮箱:amyyang77@126.com
陈谊
教授 硕士研究生导师
英语专业负责人
1991-1998年在西安外国语学院读书,获得文学学士和硕士学位。曾于2006-2007在美国杨百翰大学做访问学者。主要研究方向为翻译研究。主编教材3本,参编教材20余本,发表论文20余篇,代表作品有《大学英语实用翻译教程》《信息通信英语》等。
邮箱:yichen@bupt.edu.cn
郑春萍
教授 硕士研究生导师
智能科技与语言教育研究中心主任
英语专业负责人
美国国务院“英语语言学者项目”访问学者
英国曼彻斯特大学人文艺术学院访问学者
研究方向:智能科技与英语教学;智能科技与英汉互译
曾获北京高校教学成果一等奖、北京市高校青年教学名师奖、中央电视台“希望之星”英语风采大赛全国总决赛最佳指导教师奖等,入选北京市青年英才计划。近五年主持国家社科基金、教育部人文社科、霍英东青年教师基金等省部级课题6项(结题4项)。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 SSCI6篇,CSSCI8篇),出版专著1部,译著4部。
邮箱: amilo@163.com
陈真真
博士 教授 硕士生导师
研究方向:移动语言学习、二语写作、语料库语言学
北京大学博士,中美富布莱特项目访问学者。现为人文学院副院长,中国科学技术史学会语言、文学与科学研究专业委员会理事。研究方向为移动语言学习、二语写作、语料库语言学等,发表论文二十余篇,其中 SSCI、CSSCI论文7篇,主持及参与多项国家级、省部级课题,主编教材4部。曾获北京市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二等奖、北京邮电大学教学成果奖一等奖、北京邮电大学青年教学名师等。多次指导学生在省部级英语学科竞赛中荣获一等奖等奖项。
邮箱:czz@bupt.edu.cn
杨京鹏
语言学博士 教授 硕导
教育部学位中心通讯评议专家
应用语言学与语言数据科学教研中心主任
智能科技与语言教育研究中心副主任
中国语文现代化学会语言信息化与智能化研究会会员
国际期刊 Linguistics and Literature Studies审稿人
研究方向:认知语言学、语料库语言学、英汉对比与翻译、二语习得、计算机辅助英语教学
中国人民大学英语专业博士,北京邮电大学教授、硕导、外语系副主任。在《外语教学与研究》《现代外语》《外语界》《外语教学》《外语学刊》《外语研究》《当代外语研究》等重要期刊发表论文20余篇(其中,教育部第四轮学科评估 A类权威期刊收录2篇,CSSCI等核心期刊收录10余篇),出版全国统编教材、专著和译著9部,主持或主研省部级、教改和横向课题23项。曾获“中国人民大学学术之星”、北京邮电大学“优秀班主任”等奖项;参获“北京市教学成果一等奖”和“北京邮电大学研究生教学成果二等奖”等;多次指导学生在全国英语学科竞赛中获一等奖等奖项;辅导CET-4,成绩优异(及格率100%,优秀率56%)。代表性译著为:《领袖的崛起:西奥多•罗斯福》(原著获“普利策文学奖”,承担25万字)和《第二语言研究方法》(牛津应用语言学汉译丛书,承担6万字)。代表性课题为:北京市社科基金项目“基于双语平行语料库的京味文学英译再词汇化过程及翻译策略研究( 17YYC020,结题)”和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项目“基于汉英平行语料库的虚构运动事件类型学研究(20YJC740077,在研)”。
邮箱:yangjingpeng@bupt.edu.cn
丁颖
教授 硕士研究生导师
北京邮电大学法学一级学科硕士点负责人
北京邮电大学互联网治理与法律研究中心副主任
中国国际私法学会常务理事
中国仲裁法学研究会理事
研究方向:争议解决、国际私法、网络法
曾在荷兰海牙国际法学院、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学习。主持并完成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等各级项目多项。出版学术专著3部,发表学术论文多篇。曾获“2016中国仲裁排行榜奖先进个人”、中国国际私法学会2015年优秀学术成果三等奖、中国仲裁法学研究会第八届仲裁与司法论坛“仲裁理论研究优秀论文奖”、“全国第一届青年民事诉讼法学优秀科研成果奖”论文类三等奖等奖项。
邮箱:dingyinggz@163.com
娄耀雄
教授 硕士研究生导师
北京邮电大学通信法研究中心主任
北京邮电大学法学学科委员会主任
美国芝加哥肯特法学院访问学者
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仲裁员
纽约律师协会会员
美国卡多佐法学院法律硕士,著有《信息法研究》《电信法》《电信法学研究》《法律审美》《法理》《美国电信法最新判例重述(1996-2016)》等著作。
邮箱:louyaoxiong@263.net
罗楚湘
教授 硕士研究生导师
法律系主任
法学专业负责人
中国国际私法学会常务理事
中国法学会海峡两岸关系法学研究会理事
中国网络空间安全协会理事
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武汉仲裁委员会等多家仲裁机构仲裁员
研究方向:国际私法、仲裁法、网络法
曾在武汉仲裁委员会、湖北省公安厅工作。
邮箱:luochuxiang@163.com
其他导师简介见人文学院网站:https://sh.bupt.edu.cn
四、研究生培养与科研
01
高水平国际/国内学术会议
法学专业
第六届世界互联网大会
外国语言文学专业
02
短期访学
外国语言文学专业日语语言文学方向:中国台湾东海大学短期访学项目
03
出国联合培养项目
外国语言文学专业日语语言文学方向:北邮—日本甲南大学/关西大学学生交换留学项目
04
学科竞赛
外国语言文学专业及翻译专业
五、近三年招生情况
六、研究生在校生活
七、升学就业
还在担心研究生毕业即“失业”吗?还在期待offer拿到手软吗?来到北邮人文吧!学习专业知识,满足你对就业的期待。
升学:
中国人民大学、中国政法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等985和211院校。
就业:
国家机关、各类学校、各类银行、各类教育机构、电信运行商、互联网企业、知名律所等。
例如西城区人民法院、朝阳区检察院、北京银行、北京电信等。
八、领导寄语
肖倪
人文学院党委书记,北京市优秀德育工作者
书记寄语:
十四年砥砺,十四载辉煌。在人文学院可以学习国学之精粹,感受语言之魅力,体验法学之严谨。学院注重学生综合素质教育,关注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学生学习兴趣浓厚,创新热情高涨,在多项大赛中斩获奖项。有为才有位,学院教学科研成果丰硕,活动竞赛成绩斐然。在人工智能时代,人文学院必将为社会培养出大批跨学科、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爱在人文,展翅飞翔!
武穆清
人文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院长寄语:
人文学院依托北邮信息通信网络学科的优势,培养胜任“网络强国”“文化强国”“依法治国”历史重任的、具有扎实理论基础、深厚人文素养、熟练职业技能的创新创业人才。欢迎来自五湖四海的、有志在信息通信和互联网络领域从事法学、语言学研究和实践的学子们报考北邮人文学院!
九、优秀毕业生展示
北京市优秀毕业生赖柏舟
赖柏舟同学,北京邮电大学人文学院2018级翻译硕士研究生,研究生就读期间曾担任2018级大班副班长、人文学院党委2018级硕士党支部书记、2018级MTI班专业负责人、人文学院预科教育中心助教。在校期间曾获研究生一等学业奖学金、研究生党员骨干培训学校优秀学员称号、北京邮电大学第十四届学术论坛优秀论文等荣誉和奖项。
在学业学术方面,赖柏舟同学追求精益求精,不满足于简单完成课上基础知识的学习,还通过运用课上所学知识进行深层次的理论探索。虽然翻译硕士MTI专业是面向翻译实践开设的,但赖柏舟同学在翻译实践与所学知识当中,一直尝试着进行理论方面的延伸与探索,在导师指导下和自主学习中开展学术活动,撰写多篇学术论文,多次参与学术研讨会、学术论坛、学术讲座等学术活动。赖柏舟同学的研究方向主要立足于中国文化典籍外译,他撰写的多篇论文得到了学术界的认可。其中,论文《生态翻译学视角下分析宋词词牌名英译——以许渊冲译本为例》被《海外英语》期刊收录,已于2020年3月出版;论文《国学经典外译中的翻译群落研究》,摘要被“中国先秦史学会国学双语研究会第二届年会”收录,并由本人前往上海大学进行宣读;论文《典籍外译的翻译群落研究——以<道德经>的三个英译本为例》和论文“A Systematic Literature Review of Language Education Based on Virtual Environment”获“北京邮电大学第十四届学术论坛”优秀论文。论文《浅谈科学道德学风建设与翻译专业高层次人才的培养》入选首届研究生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论坛论文集,将于2020年出版;论文《生态翻译学研究的文化高度》摘要收录于“第三届全国生态翻译与认知翻译研讨会”会议册中,并由本人前往中国人民大学进行宣读。论文《中国传统文化在不同媒介下的外译与传播影响》摘要被大会“新中国翻译事业70周年论坛暨2019年中国翻译协会年会”收录,并由本人在2019年翻译年会上进行宣读。
北京市优秀毕业生杨昆
杨昆同学,北京邮电大学人文学院2017级法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在校期间曾担任人文学院党委2017级硕士党支部书记。在校期间曾三次获得北京邮电大学一等奖学金,曾获得北京邮电大学优秀研究生、北京邮电大学优秀共产党员以及北京市优秀毕业生等荣誉称号。
“求真学问,练真本领”。杨昆同学在读期间刻苦学习,准时参加各类课程的学习,积极参加法律专业讲座,利用本校优质的专业资源学习区块链、物联网、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以期从法律角度提出相关制度完善的意见和建议,不断夯实民商法专业基础,通过了国家司法考试,专业课成绩也比较靠前,曾三次获得一等奖学金。
“知行合一,做实干家”。杨昆同学在校期间,积极从事实习工作,做好律师实务,曾在知名律师事务所实习,在律师助理岗位上,兢兢业业,认真努力,能够很好完成律师分配的各项任务,得到了所在团队同事的积极肯定。在实习过程中,杨昆同学注重将所学法律知识运用到具体案件的处理之中,夯实了专业能力,提高了业务水平。
北京市优秀毕业生王琴琴
王琴琴是人文学院2017级外国语言文学方向的研究生,在校期间担任2017级研究生大班团支部书记,曾经担任人文学院研究生会副主席,并荣获“市级优秀毕业生”、“校级优秀毕业生”、“校级优秀研究生”、“校级优秀团干部”等荣誉称号。
研究生期间,王琴琴学习认真刻苦,专业成绩良好,连续三年获一等学业奖学金,积极参加校内外学术会议,提升专业知识。在班级里密切联系师生,积极服务同学,关注同学身心健康。作为团支部书记,王琴琴积极组织班级团建,尽心尽力做好支部每一件小事,主动带领大家进行理论学习,端正思想,提高觉悟,取得了良好效果;担任院研究生会副主席期间,她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协助学院老师完成迎新、毕业等各项工作,积极动员班级同学参加校内活动,提高了集体凝聚力和荣誉感。王琴琴本着学以致用的原则,勇敢尝试,突破自我,本科和研究生期间多次参加各项志愿活动,在校内曾担任纪委办公室助管,提高自身工作能力;在校外积极参加各类实习,曾在施耐德、奔驰等知名外企以及字节跳动,滴滴出行,科大讯飞等互联网公司实习,在实践中不断突破自己。
来到人文,不负韶华悟情怀,共同奋斗创未来,缔造最独特多姿的大学回忆。北京邮电大学人文学院,期待您的加入!
人文学院研究生招生联系电话:010-62282970
北京邮电大学研究生招生办电话:010-62285173
研究生招生网址:https://yzb.bupt.edu.cn/
北邮研究生招生微信公众号(见下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