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院动态

2021年人文学院线上教学分享系列七 识变、应变、求变——王冰昕老师线上教学心得

发布日期:2021-03-12    浏览次数:

惊蛰已过,万物复苏。新学期,我讲授的《综合英语(B)》(精读)和《大学英语(二)》(听说)两门课程以线上形式与学生见面。从传统线下的“三尺讲台”到线上的“一尺屏幕”,转变的不仅是教学形式,更是教学方法与教学理念。以下是我在线上教学准备与实践过程中的一些心得与体会。

常言道,兵马未动,粮草先行。作为首次接触线上教学的一枚“青椒”,在学校确定开学初进行线上教学后,为应对从线下到线上的转变,我第一时间投入了准备工作,主要包括授课平台、辅助教学工具的选择、线上教学方法与技巧的学习、教学资源的搜集与整理等。其中,选用稳定、优质的在线授课平台是有效开展线上教学的前提。通过参加学校举办的在线教学系列培训、与同事交流讨论以及个人测试,我最终选定腾讯课堂作为主要教学平台,腾讯会议为备用教学平台。两款软件各有优劣,互相补充。腾讯课堂提供了“一站式”教学服务,具备多种授课模式(如分享屏幕、PPT分享、播放音视频、摄像头直播等)和多样化的互动工具(如举手语音、点名语音与视频、签到、答题卡、讨论区、涂鸦画笔等),可以很大程度地还原真实课堂,但其缺点在于学生无法主动发言和分享屏幕,腾讯会议则能够弥补这一不足。另外,选择词达人与灯塔阅读作为辅助教学工具,爱课堂为资源分享平台,QQ群与微信群为答疑、共享与交流平台,腾讯文档为在线协作平台等,以全方位服务线上教学。

在线上教学实践中,我主要采用了以下方法提升教学效果:

1)多平台联动。借助腾讯课堂答题卡、批量语音/视频、讨论区等功能,加强课堂互动;借助QQ群或微信群发布通知;借助词达人开展课堂词汇小测等。

(在微信群发布通知)

(在爱课堂分享教学资源)

2)个性化设置教学活动。针对线上教学期间学生无法面对面交流的情况,设计适合远程协作的小组任务。例如,将传统的小组汇报调整为针对同一主题的Storytelling、Give a Speech等活动,学生可以分头准备,然后串联为一个整体。

(精读课小组活动)

(听说课学生做对话)

3)加强互动性与趣味性。借助举手、点名、讨论区抢答等方式加强与学生的互动,补充有趣的图片和视频资料,增强教学资源的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热情。

目前线上教学已过半,总体来说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腾讯课堂答题卡、涂鸦画笔、批量语音/视频和讨论区是使用最频繁的功能。通过答题卡和讨论区,可以及时获取学生的答题情况和反馈。尤其是答题卡功能,不仅可以统计每个选项的回答人数,也可以看到选择每个选项的学生名单,能够快速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涂鸦画笔可以使教师对教学内容做出批注,也可以在屏幕上画出思维导图,补充更多信息,引导学生思考。即时连线、批量语音/视频更是听说课堂中得力的讨论平台。然而,由于腾讯课堂功能的限制,学生无法进行自主的分组讨论与交流,这是目前线上课程的一大障碍。

(使用腾讯课堂的涂鸦画笔功能做批注)

(课后收到学生送的小红花)

经过两周的线上教学,我对教学有了更深的理解和感悟。如今网络平台上各类“教学视频”五花八门,其中不乏优质内容,被称为“网络原住民”的00后大学生对此类在线学习并不陌生,这反过来推动教师不断反思自身的课堂教学。作为青年教师,我们应在时代的转变中寻找机遇,正如中国慕课大会的主题所言,超前识变、积极应变、主动求变,在实践中探索教学新模式,在探索中创新教学好方法,以不断提升教学效果和教书育人本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