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节的重量——《现代汉语》第一次课后的总结分享
一、认真充分准备授课内容
《现代汉语》这门课是汉语言专业课,教学对象为三年级下学期的留学生。对汉语知识积累少、汉语水平在4-5级的留学生以及授课教师来说,上这门课都极具挑战性。因此,在备课环节,尽量借助形式多样的资料,多模态刺激学生们的视听感官,降低学习内容的抽象性,帮助学生理解消化所学内容。下图为2课时“现代汉语概论”的授课资料,包含21个展示不同区域方言的音频、视频,其中有13个音视频是寒假当中请全国各地代表性方言区的同学朋友帮忙录制。

二、注意线上课堂细节
根据上一轮的线上授课经验,考虑到此轮学生的实际汉语水平、学生所在母语国的文化背景及线上授课形式,首先更换了可以在展示PPT同时“露脸”、同时又可以师生时时保持互动的腾讯会议作为授课平台。选择了北邮的标志性建筑作为虚拟背景,以学生们对校园环境的亲切感而引发共鸣。

三、寻找学生兴趣点,融入授课内容
《现代汉语》第一次概论课有“语系”部分的知识,很抽象。不但留学生,中国学生也不愿意接触这部分内容。准备这部分的授课内容时,教师做了大量的前期工作。首先摸清楚所有学生的母语情况,然后选择视觉感最佳的语系图,带领学生一起指认语系,最后请学生们在其中寻找自己母语的语系归属。果然,这一设计激发了留学生们高涨的学习热情。

下图为同学们认真对应自己母语所属语系时可爱认真的表情。


本次课结束后的调查问卷第6题显示,42.86%的学生对这部分的讲授内容感兴趣。

尽管本次课的内容基本为理论概念,相对抽象、枯燥,但因为关注到了每一个细节,所以课后问卷第3题的调查结果显示,学生对授课内容的听懂率还是令人满意的。

第一次课接近尾声时,师生同屏进行本次课的内容回顾,并在愉快的笑声中退出会议室,相约下周同一时间同一会议室相见。
